当年火爆的打洋人香港电影,为什么突然消失了?-问答-雷客网
欢迎访问雷客! SITEMAP 网站导航
时尚网
潮牌球鞋时尚女鞋穿搭腕表科技
娱乐网
明星导演头条娱乐影讯 八卦问答综艺音乐电影电视剧综艺动漫
主播网
平台主播热榜 资讯 问答 教程
体育网
新闻足球篮球足球明星篮球明星
汽车网
豪车新闻汽车资讯汽车品牌
游戏网
游戏资讯游戏攻略游戏大全
健康网
养生饮食运动性健康心理资讯新冠
美容网
美妆美容减肥美发化妆品品牌
母婴网
孕妇儿童营养育儿
美食网
美食菜谱国外美食蛋糕饼干美味小吃
旅游网
旅游资讯旅游攻略旅游景区星级酒店大学排名会展信息
品牌网
品牌排名品牌知识
英语网
学习英语英语单词英语作文雅思托福英语文化
首页
热点新闻官方微信官方抖音新闻投稿SITEMAP
娱乐
当前所在位置:雷客娱乐网问答网

当年火爆的打洋人香港电影,为什么突然消失了?

发布时间:2024-04-27     文章来源:娱乐   问答     李小龙    香港电影    陈真    乌鸦校尉文章    历史
1911年,中国风云激荡,外国列强趁机征占地盘。虹口的一家道场,数十个日本武士道高手正在训练,他们左右开弓,对自己人也不留情面。直到一块匾额被重重敲在地上,这些日本人才发现门口不知何时站了一个面色凝重......
当年火爆的打洋人香港电影,为什么突然消失了?
当年火爆的打洋人香港电影,为什么突然消失了?,

1911年,中国风云激荡,外国列强趁机征占地盘。

虹口的一家道场,数十个日本武士道高手正在训练,他们左右开弓,对自己人也不留情面。

直到一块匾额被重重敲在地上,这些日本人才发现门口不知何时站了一个面色凝重的中国人,而旁边那块匾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 ——东亚病夫。

这个中国人名叫陈真,他的师傅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陷害,在丧礼上,气焰嚣张的日本人又送来这面写着东亚病夫字样的匾额,问精武门弟子中是否有人敢去应战。为了报仇,陈真只身来到道场。

起初,仗着人多,一个日本人上前侮辱陈真支那狗,然而随着陈真踢腿、出拳、重击,片刻功夫,这只纸老虎就被打趴在地。

其他日本武士见状,像浪潮一样汹涌上来,但日本武士道的绝学都被一一化解,陈真运用各种致命的功夫招式,把他们打成了一朵朵浪花。

怒视着横七竖八地瘫倒在地、脸上挂满痛苦和恐惧的日本人,陈真大喝一声: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随后,将那块牌匾抛到空中,一脚飞踢了个粉碎......

这个段落出自1995年甄子丹主演的动作电视剧《精武门》。

相信大部分80、90后小伙伴即使并没有看过这部剧,也对脚踢东亚病夫牌匾的情节并不陌生。

(1972年,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

此前,已经有李小龙、梁小龙、李连杰等功夫明星出演过这个角色,剧情梗概或有差异,但必有陈真把鬼子们打得落花流水、用拳头告诉洋人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这一华彩段落。

实际上,打洋人这个主题,不仅贯穿了整个陈真·精武门系列,也可以说是香港功夫片的一个主流传统。

从陈真、霍元甲,再到叶问、黄飞鸿,这些中国的武学泰斗们,在电影中都上演过痛揍洋力士的传奇经历,似乎没扁过几个洋人,都不好意思叫武学宗师。

如果说,美国好莱坞有漫威宇宙,那么香港电影里,早就形成了中华功夫宗师宇宙。

但不知大伙儿有没有意识到,这些曾让我们热血澎湃的功夫片,其实都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

熟悉的功夫巨星,李小龙、李连杰、甄子丹、成龙、洪金宝......如今都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老人,我们在2022年的今天列出的功夫巨星名单,和2000初期,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究其原因,是这种打洋人的香港功夫电影几乎断档,2010年后更鲜有佳作问世,而功夫明星也后继无人。

要想知道它是怎么没的,就得先看看它是怎么来的。

1

事实上,由陈真、霍元甲、叶问、黄飞鸿等泰斗们组成的华人功夫宇宙,其实是在近50年才逐渐形成。

虽然早在20世纪20年代的无声电影阶段,中国银幕上就开始出现根据神怪武侠小说改编的武术打斗影片,但多为离奇荒诞、宣扬神功奇术之作;而早期香港功夫片的主题,基本以惩恶扬善、忠奸斗争、对抗贪官恶霸为主 ——换句话说,洋人并不作为主要的击打对象。

时间来到1950年代,虽然黄飞鸿题材已被香港导演发掘为超强IP,然而这些版本无论外形、气质还是个人格、谈吐举止,都跟后来的那个集现代意识、传统文化、家国情怀于一身的年轻大侠形象相去甚远。

(光是演员关德兴一人就主演过79部,被誉为黄飞鸿再世)

大侠形象的转折,标志性的事件便是1971年李小龙主演的《唐山大兄》问世。

紧随其后的《精武门》(1972)、猛龙过江(1972)等不仅让这个功夫狠人红透香港,更成功在国际上掀起了热潮,适逢彼时香港经济腾飞,来自台湾地区、东南亚的热钱也涌入香港影坛,更多硬桥硬马靠拳脚功夫的功夫片成批涌现 —— 成龙主演的《醉拳》系列、李连杰的《黄飞鸿》系列,甄子丹的陈真·精武门.....简直多得看不完。

应该说,香港功夫的江山,是这些具有扎实武术根基的演员一拳一脚打出来的;

而这座江山的基石,是无数被打趴在地、嗷嗷叫唤的洋人。

作为此类型的开创者,李小龙独创的截拳道一向以快、狠、准为世人所称道,而李小龙的继承者们,快如闪电的招式也是拿手好活;

不过,这些演员们普遍有个特点:个头不高,乍一看比普通人还弱鸡。

(李小龙的官方身高为173cm)

而对面的对手,往往是热衷于秀肌肉的洋大力士,双方体型上就不是一个量级,给人一种中国人挨洋人一拳就吐血的感觉。

但几个回合下来,这些洋肌肉娃子就尽显纸老虎本质,严重者脸已经被打成了屁股。

这些功夫片主角还往往是孤胆英雄,对手再多、干就完了。

一场恶斗可能跌宕起伏,但无不以中国大侠的最终胜利收尾。

而以上这些打法,在惊艳一众太平洋彼岸影迷的同时,也顺道把中国人,都很能打刻入了潜意识,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一看见黄皮肤就以为是武术高手。

还有擅长四舍五入的外国人,觉得中国人一言不合就开打,是不是特别不友好。

比如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李小龙是个一身肌肉疙瘩的武夫,整天打打杀杀,叫唤着不明所以的啊打啊打。

但实际上,这种说法是相当立不住脚的。

(在华盛顿大学学习戏剧、辅修哲学的李小龙,对武术的理解相当深刻)

即使不了解东方武术哲学,但凡好好看完一部电影,也不会产生这种误解:

虽然功夫宗师们身怀绝技,但从不主动挑衅出手,甚至尽量避免和人产生打斗,尽显宗师风范。

以《唐山大兄》为例,李小龙饰演的郑朝安离家前,母亲千叮万嘱不能轻易动武,还送了玉佩以提醒他克制忍让,这种化干戈为玉帛的心态,是极为中国化的叙述方式。

这些武德十分充沛的宗师,但凡出手,都是因为遭到了洋人的挑衅:

《唐山大兄》中,李小龙是为了在泰国受气的华工挺身而出;

《猛龙过江》在唐人街击败的是意大利黑帮;

《精武门》陈真在上海租界大战日本武士和俄国大力士,也是因为中华民族受到了异族者的欺辱。

除了开头讲述的脚踢东亚病夫牌匾情节,《精武门》系列还有一个非常经典的片段,那就是在一个海滩公园门口,门牌上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明显是在辱骂华人。

陈真看到之后,直接就把这块牌子一脚踢碎,并在国人面前收拾了奚落、嘲讽自己的日本人,引得众人拍手叫好。

再比如成龙的《醉拳II》,英国人盗运中国国宝、尤其是从满洲人手中抢走中国皇帝玉玺的情节,含有对香港百年命运的影射。

主角们也往往直抒胸臆,直接把反帝反殖的效果拉满:

91年起拍的《黄飞鸿》系列,其实是导演徐克大刀阔斧虚构历史和年轻化改编的结果,不仅把黄飞鸿较真实历史年轻了40岁,还让他参加了包括辛亥革命在内的诸多历史大事件。

因为,徐克觉得:在清末明初那样动荡不安的时刻,这样的大英雄怎么可能什么都不做。

(《黄飞鸿:男儿当自强》中,黄飞鸿和孙中山惺惺相惜)

说白了,一介武夫,是对这些中国功夫宗师们的最大误解。

暴打洋人只是电影的皮毛表象,他们绝不只求好狠斗勇,而是忧国忧民、富有家国情怀的志士。在国家蒙受屈辱之时,主人公选择用拳脚这样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进行回应,凡是蛮横不讲理的外族侵略者,最终都要鼻青脸肿地离开。

为什么那时的香港电影,如此热衷于讲述揍洋人的故事?

或许,重要的不是神话讲述的时代,而是讲述神话的时代。

2

当年,无论戏里还是戏外,香港人想要揍洋人的动因是一样的。

唯一的不同在于,现实中并没有能一招制敌的大侠。

自1841年占领香港,英国便实行典型的殖民统治,占人口绝大多数的香港华人被划分为二等公民,在政治上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不仅义务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不能与英国公民享有同等权利,《欧洲人住宅区保留条例》(1888年)、《山顶区保留条例》(1904年),还明确将华人和洋人的生活空间区隔开来,高级的洋人的生活在山顶,华人甚至不被允许涉足洋人们经常出没的公共场所;

鲁迅先生曾发表文章称,今天的香港《循环日报》上,有这样两条琐事:第一条我们一目了然,知道中国人还在那里被抽藤条。第二条是搜身的纠葛,在香港屡见不鲜。说的就是港英政府自1843年起针对华人实施的宵禁,华人夜晚行走必须手持灯笼,以便识别,这一政策绵延55年,直到1897年才被废除。

1940年代,内地连年战事,使得一大批上海电影人才南下香港,这些导演、演员、编剧的作品往往带着强烈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而这些电影也受到了遍尝种族歧视、殖民压迫的香港同胞的普遍欢迎。

长城、凤凰、新联、等左翼电影公司网罗了一批当时香港著名的影星,撑起了香港电影业的半壁江山。前面我们提到的关德兴的黄飞鸿系列,就是长城电影公司从1949年到70年代陆续拍摄的。

到6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商业化新武侠电影形成我们熟悉的路数,同时,电影人还拍摄了大量反映民族主义和新中国成就的电影。

而这些影片在香港市场上也取得了成功,连一部没有笑料、没有故事情节的内地水库建设纪录片都能吸引来大量的香港观众。

为啥?因为香港在那会儿也有过火红的岁月。

上世纪50、60年代,香港群众每天读马列主义著作、《毛泽东语录》,哼唱《歌唱祖国》、《智取威虎山》等革命歌曲。

但群众的理想撞上的是冰冷的现实。

1967年,香港人造花工厂一厂长先下手为强,将92名包括劳方代表的工人全部解雇,而港英殖民政府无视工人要求谈判的正常诉求,而是派出警察简单粗暴地武力镇压。

(1967年香港的阶级斗争演化成民族斗争)

一场香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反对殖民统治的社会运动,就此展开。

在香港左派亲共人士的领导之下,街上红旗插遍,大批示威者手持教员语录上街抗议,高喊推翻港英殖民政府。 之后4年,香港爆发了保钓运动,1975年又爆发了爱国反霸运动,日后香港影坛的中坚力量,有不少都曾参与其中:

著名电影人岑建勋,当时不仅参加香港的反殖民、反越战、保钓及中文运动,还一度远赴巴黎,投身当地青年革命热潮的余波;火石文化创办人石中英,参与1967年五月风暴(六七暴动)时只有16岁,他只知要站在工人一边,便成为左派刊物《青年乐园》的送报员,在文章中写了数句爱国无罪、抗暴有理。

(图源:集体回忆60年代:青春火花(2001年3月24日))

港英政府紧急通过各种立法进行镇压,肆无忌惮地逮捕左派人士,岑建勋曾一年内被殖民政府逮捕13次,但当他被带上法庭,坚决不说英语,还不时纠正翻译员的错误,英国法官见他英语不错,便要求他用英文对话,岑建勋却义正词严地反问道:我今天站在这里,就是为争取中文成为法定语文。我是中国人,为何要说英语?

而时年17岁的石中英被抓进赤柱儿童感化院,英国籍院长表示反对我们(港英)统治就应被押解出境,拒不接受的石中英随即遭到黑社会殴打。

在这场与英殖民政府的对抗中,港人付出的代价是惨烈的,8个月的时间,51人死亡、830多人受伤,2077人入狱,为香港二战后最激烈的暴力冲突。

如此惨烈的斗争,也终于让港英政府意识到,简单粗暴的殖民统治已经压不住香港人民的怒火。

大英帝国的高级专员泰普尔将军在镇压马来亚反殖民运动中,发明了洗脑赢心(winning the hearts and minds)这个概念,旨在通过新闻、报告、演讲、研究等各种官方话语渠道将殖民地起义和暴动描绘为恐怖主义,加剧公众对这种反抗运动的心理恐惧。

于是港英政府把这一套用在了香港,煽动社会舆论,把暴动的源头归咎于内地及香港的共产党组织及其政治主张,那段火红的历史,被彻底扭曲和删改,一套组合拳下来,部分港人开始对左派、共产党、大陆、社会主义极度恐惧。

要知道,长期以来,面对殖民者的强势文化,香港始终不得不面对我是谁的终极问题,其自我意识模糊而脆弱,用力推上一把就可能会发生急转。

随着港英对香港左翼的重新定义,和在社会上逐渐消弭种族鸿沟,更重要的是经济的蓬勃发展,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处于本土主义、中国民族主义与英殖民主义的夹缝之间的港人,在自我意识上发生了偏转。有学者认为,1967年之后港英的政治改革及文化政策,实质上是将都市香港和乡土中国对立了起来——前者代表发达、开放的我类,后者代表落后、极端的他者。

在这种情势之下,仍有人没有放弃。前面提到的火石文化创办人石中英,多年来一直试图出版丛书、拍纪录片、构思舞台剧,为殖民者语境下的六七暴动正名。

但随着港英政府的镇压和本土文化的崛起,在20世纪60年代香港形成的强势左派文化,终究还是愈来愈弱,直至被边缘化。

而如今的这批香港土生土长的新人导演,大多出生于80年代甚至90年代,虽然成长于由英国人殖民统治的香港,但他们在政府学校里接受的是非政治化、非历史化的教育,再加上对于中国的过去和香港那个火红时代欠缺记忆,往往只有支离破碎乃至截然错谬的认识,产出的作品不再具家国情怀,而是拘泥于香港本土社会也就不足为奇。

但揍洋人的香港电影,就此消失了吗?

3

从上面我们知道了,香港武打片揍洋人是内地发源,并由这些电影人在香港的土壤中结合社会民情的产物。

这些电影人并没有变,只是他们回到了内地。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与内地就开始了电影上的合作,徐克、许鞍华、严浩、成龙等影人赴内地拍片,1982年的功夫片《少林寺》便是合拍片兴起的标志,当时香港制作团队在北京武术队中挑选出了李连杰做主演、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取景实拍,明显区别于当时在片场拍摄的香港武侠电影。

而如今港片迷津津乐道的打洋人功夫片经典之作,细数下来,其实很多都是合拍片:

《新龙门客栈》(1990年)由香港思远影业公司与潇湘电影制片厂共同拍摄;

《黄飞鸿之狮王争霸》(1993年)由香港嘉禾电影和北京电影制片厂共同出品;

还有成龙的动作片《龙兄虎弟》《飞鹰计划》《红番区》《我是谁》等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作,上世纪90年代上半期是合拍片的一个小高潮,许多香港的电影公司与内地的电影制片厂合作,合拍片年产量超过30部。

而以往港片的明星导演,细数下来,其实也来自五湖四海,大家熟悉的所谓香港电影人,大多数并非土生土长,只能说是香港电影圈一度云集了当时中国最顶尖的那波导演、明星。

而90年代后期开始,香港电影逐渐由盛转衰,到2003年,香港整年只有54部电影产出。

而也正是在这一年,一个巨大且充满潜力的市场正式向香港电影敞开了大门,随着内地与香港签订CEPA协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合拍片的时代正式到来,大陆开始通过合拍片、资金支持、发行扶持的方式来帮扶香港电影,在市场和利好政策的鼓励下,陈可辛、徐克、陈嘉上、刘镇伟等香港知名影人先后北上,即使曾被视为坚守香港的中坚分子杜琪峰、邱礼涛等,后来也都积极投身合拍热潮。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香港影坛就已经开始大量拍摄制作以黄飞鸿、霍元甲、陈真等武术大师为题材的功夫片,但经过数十年间的不断翻拍,似乎很难再拍出新意和更高的立意,观众也不免疲乏。

而有了内地资本的强力助推和更频繁的文化交流,这些电影人们终于能够尽情施展在动作片上的才华 ——

中国电影市场上近年来接连涌现出一批带有战争、军事、动作元素的主旋律电影,其实大都是香港导演参与、执导的:

比如林超贤接连执导的《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长津湖》;

刘伟强执导的《建军大业》《中国机长》,麦兆辉执导的《非凡任务》等。

而作为香港导演在主旋律题材方向的探路者,徐克导演的《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更是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有人喜欢说香港导演并不真正懂得新中国的叙事,但一方面如咱们前面说的,其实所谓香港导演概念并不绝对;

另一方面,他们由于履历、经验和认知上的差别,也许在这种叙事上有所偏差,但往往还带着当年电影人南下时的那种情怀。

不妨看看徐克理解的抗美援朝 ——这是近代史里面关于中国人怎么去面对很强大的军火,怎么去面对很强大的国家,怎么去建立起中国在世界上坚强而有民族精神的形象,是这样的一个历史事件。

一定程度上,这是把抗美援朝当成现代的大侠了。

这种理解也许我们看来多少有点狭隘,但能从中看到香港电影人当年揍洋人影片的影子。

(《长津湖》3位导演,从左至右:陈凯歌,徐克,林超贤)

如此,可以说,打洋人的电影主题,从来没有消失,也不曾衰落,只不过在动作片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突破,把这些中国英雄从江湖搬到了战场,由香港内地的电影人们一起创作。

CEPA签订19年来,一种兼容香港电影既有娱乐传统、商业技法、个体生命关怀与内地审美习惯、历史文化、家国情怀的新的港味美学业已形成。在数量、质量、影响力和覆盖面上,香港电影人北上拍摄的合拍片已经取代纯港片。

如今已北上多年的导演们,如陈可辛、张婉婷、王晶等,都曾经明确表示留守香港根本无片可拍,甚至是死路一条。现在还坚守在本土拍港片的,按照香港资深电影监制、策划人文隽的所说:要么是新公司,要么就是没有特别的大的能力和人脉。

作为最早一批香港导演到大陆拍电影的导演,徐克在2017年在接受采访时,曾直言:

作为一个导演,没有本土不本土,导演不应该被城市框住。

香港电影产业其实很自由,可以选择大陆或其他市场。我相信如果一个导演,特别是香港导演,创作力那么强,可以发展的空间很大。

(图源:01周报)

家国情怀,并不是香港电影的内核,而是整个中国电影的内核。

作为流行文化的主要模式,电影,尤其是像打洋人这种现象级题材电影,一直都被视为社会集体心理的投射。

但扒扒这些功夫片的评论区,总有理中客认为,中国文艺作品之所以热衷于打洋人,只不过是一种弱者的自我麻醉,是一种阿Q式精神胜利法;还有些精英观众,用好莱坞间谍片以俄国为假想敌、特工片黑英国等做类比,暗指用功夫摆脱东亚病夫是一种二极管式的种族对抗。

后者的问题其实早已不值得讨论,美国是侵略国,中国是反侵略,中国打洋人的感情与用意识形态划线挑动对立的性质决然不同。

而仔细想来,无论那些武学宗师是否确有其人、是否真的和洋人交过手,都不可能单凭一己之力、拍几部电影,就能拉高整体华人的形象。

真正打破西方对华东亚病夫式歧视的,归根到底,还是现实中一个不再羸弱不堪、任人宰割的中国。

如果一国只能在荧幕上宣战,而不能真正自强,那可以称为阿Q;但意识中图强,社会上自立,国家积极反抗,根本扭转了在世界舞台上的位置,这也叫精神胜利?!

武打电影人们由北而南、再由南而北的经历 —— 折射的正是近代中国的进程。

参考资料:

大公网:《香港左派沉浮录》

严飞:《殖民管制香港的要义》

张建德:《香港电影:额外的维度》

张祖群:《华语功夫电影的英雄书写》

张燕:《映画:香港制造——与香港著名导演对话》

文隽、列孚、鲍起静、张文燕:《回归二十年再议香港本土电影》

01周报:《没有本土不本土 徐克:导演不应该被城市框住》

赵卫防、张文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左派电影族群的历史贡献》

黄文杰:《港味究竟是什么味 —— 兼论香港电影的来路与去路》

丰杰:《功夫英雄与家国情怀——以 1990 年以来黄飞鸿题材电影为中心》

陈犀禾、刘宇清:《华语电影新格局中的香港电影——兼对后殖民理论的重新思考》

黎熙元:《全球性 、民族性与本土性 ———香港学术界的后殖民批评与香港人文化认同的再建构》



文章出自:雷客 文章链接:https://ent.leikw.com/ask/vn349438.html
TAG
免责声明:当前页面信息来源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也不能作为其他任何依据,内容的真实性或者时效性需要浏览者自行进行判断和确认,本站也不为此信息做任何负责;禁止下载与分享本内容,内容或者图片如有侵权或者错误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修改或者删除
雷客网小红书
历史传记题材电影《鸠摩罗什》于深圳正式开机
历史传记题材电影《鸠摩罗什》于深圳正式开机
2022年6月10日,历史传记题材电影《鸠摩罗什》在深圳沙井清平古墟影视小镇举行开机仪式。电影《鸠摩罗什》开机发布会现场发布会当天,电影《鸠摩罗什》监制,著名导演张进战,新锐导演王丹,主演蒲巴甲、王劲
历史传记题材电影《鸠摩罗什》于深圳正式开机
历史传记题材电影《鸠摩罗什》于深圳正式开机
2022年6月10日,历史传记题材电影《鸠摩罗什》在深圳沙井清平古墟影视小镇举行开机仪式。电影《鸠摩罗什》开机发布会现场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对中国各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谈及中国历史上著名
李小龙逝世50周年
李小龙逝世50周年
1973年7月20日,32岁的华裔功夫巨星李小龙猝然逝世。50年过去,提起李小龙时,人们照旧明晰记得他的音容笑貌与光环荣誉,能够说,他如肉体偶像般存在于华人世界。1940年11月27日,李小龙生于美国
1973年李小龙死在丁佩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42年后丁佩道出事实
1973年李小龙死在丁佩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42年后丁佩道出事实
01-巨星陨落1973年7月21日,一条爆炸性的新闻登上香港报纸:当红功夫巨星李小龙,于1973年7月20日23点30分在香港伊丽莎白医院抢救无效,不治身亡,时年32岁。这个突然的噩耗震惊世界,很多人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国第三创历史新高 2026年冬奥会再聚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国第三创历史新高 2026年冬奥会再聚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在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的闭幕式尾声,耳熟能详的歌曲《我和你》再次响彻鸟巢上空,一瞬间让众多网友破防。2月20日20时,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
《中国地名大会》解锁被历史尘封的文化密码
《中国地名大会》解锁被历史尘封的文化密码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地名是历史长河里的文化符号,集聚了人类的智慧、美德、精神,蕴藏了各个时期的历史、地理和人文信息。1月18日周六19:00档,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播出的《中国地名大会
元华:我曾背后偷袭过李小龙,他当即警告我不要玩了
元华作为七小福的一员,和洪金宝、成龙等人比起来,名气要逊色不少,在成绩上也不如两位。但这并不代表元华是一个没有才华的人。当年元华就被李小龙看中,担当自己的替身和武术指导。因为这件事情,周星驰还十分羡慕
他获得表演和医学双学士,扮演李小龙成名,他是谁?
原标题:他获得表演和医学双学士,扮演李小龙成名,他是谁? 在娱乐圈给人的感觉都是大老粗没有文化的人居多,但这位演员可不简单,他的成长经历十分丰富,与其它演员有
《绝地防线》今日定档 再现苏村阻击战的悲壮历史
今日,由王利兴导演,吴凌霖担任总制片,王挺、王韬、矢野浩二(日本)、杭程宇、张子璇、侯祥等出演的抗日战争电影《绝地防线》定档于6月12日,在爱奇艺全网独播。该片根据苏村阻击战改编而成,将那段革命历史再
何晟铭:“演历史人物要有敬畏之心”
古装历史剧《山河月明》播出过半,何晟铭饰演的太子朱标下线。接受记者采访时何晟铭表示,自己很喜欢这个角色,始终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演绎历史人物。《山河月明》开播至今,由于朱标的人设惹人喜爱,看到太子下线,网
周星驰用2部电影致敬李小龙,一部叫《功夫》,另一部被埋没30年
放眼整个香港影坛,只要说到无厘头喜剧,周星驰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赌圣》、《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大话西游》.....这些电影,不仅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还缔造了史无前例的周星驰现象。相
《山河月明》为历史剧创作打了个“样”
历史剧《山河月明》日前落下帷幕,作为2022年的第一部历史题材剧,《山河月明》以其精良的制作、饱满的历史群像,以及当下荧屏少有的历史气韵吸引了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显示出一部历史大剧的独有魅力,甚至在观

雷客
关注我们的微信及时与微信小二沟通,您也可加qq与小二互动
雷客网内容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仅供读者参考,请勿转载与分享,如有内容或者图片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处理。 沪ICP备
品牌 影视 游戏 体育 豪车 健康 教育 英语 美容 旅游 孤注一掷 消失的她 八角笼中 碟中谍7 张艺兴 朱一龙 张颂文 李玟 古力娜扎 杰森斯坦森 甄子丹 成龙 李连杰 姆巴佩 内马尔 本泽马 欧文 梅西 小贝 SITEMAP